新闻中心 News 分类>>
球王会骑出精彩人生
球王会无论是清晨,还是傍晚,在路上总能偶遇一些骑行爱好者,除了健身,他们有的为了不断挑战自我,有的因喜欢沿途不期而遇的美景,有的享受微风吹拂耳边的感觉……
24日,本报第六版报道了58岁的永春人宋志刚历时223天,从泉州出发,途经江西、湖北、河南、陕西、四川前往西藏,之后经广西、广东等地回到福建,完成了他的首次出省骑行挑战。报道见报后,不少骑友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,分享他们的骑行故事。
近年来,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实施,以及人们对运动健康理念的追求球王会,骑行逐渐成为许多泉州市民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,他们在旅途中书写了各种各样的精彩故事。
“路途苦是苦,回想起来却是最快乐的日子。”如今,林淑佳和儿子一起骑行的时光渐渐少了,但时隔11年后再次想起那段独属于她和儿子的“青春”,仍然历历在目。那年夏天,41岁的她陪着儿子从云南丽江出发,沿着滇藏线天。
“看完小说《藏地密码》后,他跟我说想骑行去西藏。”林淑佳记得,那是2011年的年末,当时儿子才13岁,上初一年级。听完儿子的想法后,她本以为就是小孩子的心血来潮,劝说几句就会打消念头,谁知儿子并未被说服。
“孩子这么小,你放心让他一个人去?”面对朋友的担心,林淑佳陷入纠结,骑行途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她确实无法承受。“当时心想,与其在家里担心得睡不着,不如陪他一起去,路上要是骑不动了,就搭车到约定地点等他。”
下定决心后,2012年春节一过,她就给自己换了一辆新的自行车,并为两人骑行西藏做起了准备。制定好路线后,每到周末,她就带着儿子去骑行,有时候骑安溪凤山,远一点就从安溪龙门骑到泉州市区。
作为一名骑行者,掌握修车技能是最基础的。林淑佳说,为了学习修车,儿子跑去车行里学习,回家后拿着工具在阳台上反复练习拆卸。而她也没有闲着,担心两人在骑行途中感冒发烧,专门去学习打针,还为旅途准备了不少常用药。
就这样,2012年的7月,收拾行囊后,母子两人从安溪出发,乘车前往骑行的起点——丽江。
骑行滇藏线要翻过多座雪山,在翻越白马雪山时,林淑佳不得不第一次搭车。当天骑行到下午两三点时,她有轻微高原反应,便搭车到海拔较低的地方等待儿子。等着等着,天渐渐黑了,她依旧没有看到儿子的身影。她有些着急,陆续询问路过的骑行者是否有看到一名十多岁的孩子。每次得到肯定的回答后,她才会安心一些。“我打电话让他搭车,他就告诉我一路上没看到车,其实就是不想。”知道儿子的小心思后,她只好耐心等待,那天到旅馆已经是晚上10点左右了。
“他一次车都没搭过,我后来由于车座后架断裂,又搭了一次车。”她说,其实一路上很苦,但儿子从来没有说过要放弃。他们一起骑过塌方后泥泞不堪的路面,淌过被水冲垮路段上的刺骨雪水,她自己还被蜜蜂蜇得满头包……
有苦才有甜,一路上母子俩也欣赏到不少美景,结识了不少朋友,收获了很多温暖。遇到的骑友都会热情地一起坐下来吃饭聊天;路上车胎破了,总有热心的骑友帮忙补胎。令他们印象深刻的是,一位72岁的山东大爷听说她儿子也在骑行队伍中,便提出想要一起合照。“看着照片,大爷说第二年也想带孙子一起来骑行。”
“我因为儿子开始骑行,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了。”如今,儿子学业繁忙,两人已经很少一起骑行,但林淑佳平日里依然会骑行锻炼。
在泉州骑行圈里,来自安溪的许尧鑫被很多人熟知,常被称为“独臂骑行侠”。6岁那年,一次车祸让他失去了左臂,下巴处也留下了一道长长的伤疤。他并未因此消沉,克服种种困难后,他慢慢喜欢上了骑行。他说,骑行给他带来了很多快乐,让他的生活变得不一样。
傍晚时分是许尧鑫最喜欢的骑行时间,单手握着车把,一鼓作气朝着山顶飞驰,耳边呼啸着风,任由汗水肆意挥洒。他说,很享受独自一人在山里放空的感觉。
“最高峰的时候一年骑行了4万公里。”说话间,许尧鑫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。谈及开始接触骑行的原因,他直言不讳:“最早是为了方便上学,后来是为了上班。”
2013年,毕业后的他在安溪参内镇上班,由于家里距离单位有10多公里,他又重新骑上了自行车。原本只是将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,没想到后来越骑越喜欢。为了能远距离骑行,他还学会了修车。
两年后,在骑友的影响下,他开始接触自行车竞技。“下午5点半下班,6点到家后不吃饭直接开始训练2个小时。”许尧鑫回忆道,那是最辛苦的日子,但从竞技中找到的快感和成就感促使他不断突破自我。2015年到2019年期间球王会,他参加了很多比赛,也获得了不少荣誉,青海湖、海南岛、浙江、南澳岛、平潭等多个地方都留下他骑行的足迹。
近年来,出于安全和家庭的考虑,许尧鑫渐渐退出了自行车竞技赛场,但骑行依然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一有空闲,他便会骑上车,飞驰在安溪的不同山顶。
“骑行是我人生最大的幸运。”在许尧鑫看来,他因为骑行收获了许多,除了健康的体魄,还结交了许多骑友。“我的很多挚友都是五六十岁的‘老大哥’,他们经常给我传授人生经验。”得知他的专业是平面设计后,几个“老大哥”还在事业上为他指点迷津,建议他可以从事电商销售工艺品。后来,他从单位辞职出来创业,如今正是做工艺品电商。因为电商,他认识了妻子,如今有一个3岁的小孩,生意也走上正轨。
老年人也可以像年轻人一样快乐驰骋。在泉州,有这样一支老年骑游队——泉州市老体协自行车健身队,队员平均年龄70岁,最大的已经89岁,他们因骑行相聚,但收获的远不止骑行。
“他现在还经常骑车,能轻松上清源山。”见到王金器时,队员们争先恐后地向记者介绍着。今年89岁的王金器是年纪最大的成员,他戴着一副眼镜,穿着粉色衬衫,身板笔挺,精神矍铄。
2007年,王金器加入骑行队伍。他说,起初看到别人骑车很感兴趣,没想到一骑就是这么多年。回忆起曾经的骑行经历,有些记忆他早已模糊,但仍记得到过的每一个省份:河南、河北、天津、台湾……
对于一个骑行爱好者来说,最“宝贝”的或许都是自己的装备球王会。在交谈中,王金器兴奋地与记者分享他的三辆“战车”。“我的第一辆车已经三十几年了,现在是我的买菜车。第二辆车花了5000多元,第三辆车1.5万元。”他自豪地说道。
随着年纪增大,王金器不再出省骑行,但是骑行已经融入了他的日常生活。早上4点多醒来,他就从家里出发,或是骑上清源山,或是骑到东海,骑行大约1.5小时,回家后有时还会陪着妻子散散步,有时候下午也会骑着车外出闲逛。
“身体最大,为了身体健康,我一直坚持骑行,也很喜欢骑行。”王金器说,若是跟骑友们一起骑行,大家总是会照顾他。“对我们来说,越骑越健康,像我们的老大哥,除了有点耳背,从没听说他身体有什么毛病。”队里的一名骑友笑着说道。
今年74岁的林津津是这支队伍里年纪最大的女队员,也是最早的女队员。“我算是入门晚的,但那时候很少有女性加入车队。”林津津告诉记者,她从小就喜欢骑车,感觉浑身充满力气。2007年,看到有人在路上骑行,她四处打听得知泉州有一支老年骑行队,便主动申请加入,当时她已经58岁。
“第一次骑行就骑到了石狮,第二次直接去了厦门。骑行的路基本没有路灯,不好走。”林津津回忆,因为速度不同,队友很难相互等待,一般是她在后面慢慢骑,最后到目的地与他们会合。
在一次前往云南昆明的途中,她骑行至一座山坡上时,遇到了一名手拿长棍拦路的乞丐。男队员都骑远了,路上只有她一人。“当时我很慌张,但是如果不往前骑,又没法与队员们汇合。”正在她手足无措之际,一辆汽车恰好从身边经过,她顺势左拐,骑到汽车左侧,顺利躲过了那根长棍。这件事令她至今印象深刻,她说,骑行是有风险的,希望广大骑行者在享受骑行的同时,也要提高安全意识。
“我今年70岁,丈夫75岁,我们每天早上都一起骑上清源山。”来自鲤城的阮秀玉说,起初看着丈夫每天出去骑行,在家带孙子的她很是羡慕。后来孙子长大了,她于2017年也加入骑行的队伍。
工作日骑上清源山,周末就跟随骑友到周边的乡村骑行,这就是阮秀玉夫妻俩现在的养老生活。“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,骑行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健康和开心。”阮秀玉说,自从坚持骑行后,身体各方面都很好,曾经高血压的老公如今血压也正常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