户外常识 分类>>

球王会雪山归“王石”户外归你我

2023-10-23 06:12:52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球王会那年深夜我和手电筒窝在被子里,看洪七公和欧阳锋在雪山打了七天七夜,耗尽毕生之际,两人忽然大笑,相拥而亡。

  合上书的那一刻,我觉得耳边有风声,不是因为自己窝在被子里,呼吸变得沉重,而是来自雪山上的呜咽;我的被褥有些凉,那不是因东北没来暖气,而是我也卧在那山顶的积雪里。

  我上大二那年,新闻里出现了一个,身体天赋普通,但是登上珠峰去见了见天地的人。他的名字叫,王石。

  在王老师持续输出雪山的风刷新了他的人生后,他的影响力也比登山前高出了8848米。在那之后好几年,国内的企业家们可以被分为两截球王会,一截只是在平地上成功了;另一截是跟着王石登过珠峰的。

  这个成功人士群体向往珠峰的集体行为,产生了另一重影响——他们近乎定义了在那之后很多年,人们对户外的认知。

  在那之后数十年里,雪山在户外运动市场占据绝对地位,是一种符号般的存在。广告强化了这种认知失调,几乎所有的户外品牌的广告物料呈现的都是极限运动的画面,狂风、雪山、陡坡简直是必备场景。

  那时在普通人心里,只有两种人是配得上户外这俩字的——或者是个野人,或者是个有钱人。

  不知道有多少读过大雪山决战的少年,在看着成功人士们一个个登上雪山之后,内心有一丝怅然,原来雪山不渡凡人。

 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球王会,户外是属于小部分成功人士的攀登游戏,只要有钱,你甚至能被抬上珠穆朗玛峰。

  在一个大家一心求成功的时代涡轮里,成功者对社会话题是拥有更强的定义权的。

  直到有一天,这个涡轮的转速出了点儿问题,大家忽然从那个高速旋转的梦里醒了过来——

  发觉成功不仅不易实现,还如此脆弱,那是否还要遵守一个,由成功人士定义的话语体系呢?

  三年前,很多你我身边的普通人出现在家门口的公园,拿出野餐盒、支起了帐篷开始发呆露营。在小红书笔记里,他们给自己打上了“户外”的标签。

  虽然这种露营也曾被攻击过“假户外”、“都市的伪精致”,但露营者们最终消除了这种不配得感。

  被唤醒了基因中对自然亲近感的人们,把露营变成生活的一部分,坚持打卡了一个又一个公园、分享了一个又一个营地攻略。

  尽管今年以来,旅游业复苏、露营有降温之意,但露营存在的意义不在于一直增长,而是为很多人推倒了生活此前严丝合缝的砖瓦墙——原来户外不用等待成功,探索自然也不用再等到有钱。

  今年年初,就有00后小朋友喊我一起去徒步,我的第一反应是问:得花多少钱?

  富贵限制了我的想象力,原来年轻人和户外之间的门槛,已经和钱无关。随手刷了下我的小红书,这群年轻人居然还发明了摆烂式徒步、抱树式徒步、特种兵式徒步……

  如果徒步,你可以去感受印尼火山、冰岛火山的震撼,也可以看看八大处、天门山的风景,反正山就在那里。

  每个人都能成为户外人。据统计,2022年底,中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经突破了4亿。露营之外,还有骑行、滑雪、攀岩、冲浪、路亚等更多户外运动,正在照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。

  小红书刚发布的《2023户外生活趋势报告》也显示,今年以来,小红书徒步笔记发布量增速达到300%,笔记量超过150万篇。“户外徒步”相关线亿次。以上种种足以证明,企业家登雪山的户外范式已经被祛魅,户外“定义权”正重新交还普通群众手里。

  这两天,小红书正在举办第二届“外人节”。我想这背后藏了更大野心,是想把户外这种生活方式,安利给所有中国人。

  不久前的企业家论坛上,王石说要在81岁再次攀登珠峰,但似乎无人在意了。这要是放在十年前,难道这番表态,不值一个#王石放话还要爬珠峰#的热搜?

  在今天,爬雪山依旧是花钱的极限运动。但没关系,户外人还有数不清的好选择。当我们已经拥有户外,又怎么会只在意一座雪山呢?

  我在漫天星光下、在山谷微风里,自然就不给我发射信号吗?没准儿吹在我脸上的那阵风,就是当年雪山上,洪七公拍出的掌风。

  如果说今天的户外和二十年前有何不同,从商业的角度,户外门槛儿的降低、平台的推动、户外品牌走向多样化、衍生出更多商业模式球王会,这些当然都是不同。

  但最大的不同在于,今天的户外,是普通人带动普通人一起走出去,是普通人一起破除了心头关于户外和成功的魔咒。

搜索